两位四星上将同日辞职股融通,特朗普的“忠诚测试”正瓦解美军高层。就在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对近千名将领发表强硬言论后不到72小时,两位掌握美军核心作战力量的四星上将几乎同步宣布离任。
这场被外界视为“政治忠诚度测试”的会议,引发五角大楼前所未有的震动。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托马斯·比西尔将军于10月1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退休,理由为“个人及家庭原因”。他掌控美军空基和陆基战略核力量,堪称美国核打击体系的灵魂人物。同一天,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布莱恩·芬顿将军签署声明,确认于10月3日卸任。他指挥近7万人的美国全球部署的特种部队,负责全球范围内的秘密行动。
没人知晓芬顿内心是否有过挣扎,仅留下“感谢同僚”的客套话语。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辞职的时间和方式如此“凑巧”。美国陆军高层两位重量级将军接连请辞,毫不留情地揭开了美军内部“隐秘风暴”的一角。此刻,全球关注的焦点已不再仅限于他们辞职的原因,而是整个美军高层究竟正经历着怎样的“无声风暴”。
赫格塞思在弗吉尼亚州匡蒂科海军陆战队基地发表的强硬讲话股融通,正是这场辞职风波的导火索。9月30日举行的美军将领大会被媒体誉为史无前例。在此次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严厉批评了“胖子将军”和“胡子怪”,并反复强调“正确的文化”。他甚至宣布计划裁撤20%的现役美军四星将官和10%的将级军官。
这种目中无人的羞辱和傲慢不逊的鄙视出现在一个大国的军方高层会议中,气氛俨然是一场赤裸裸的“霸凌”。赫格塞思公开指责将领群体中存在的“邋遢”和“胡子怪”现象,强调这些行为“完全不能接受”。他甚至抛出一句话带有挑衅意味的话:“不认同,可以走。”作为美国总统的特朗普非但没有制止,反而点头附和道:“谁想走,可以走。”
这种公开的威胁与赫格塞思的“辞职呼吁”相结合,被分析人士解读为一场明显的“忠诚测试”。比西尔的退休声明看似平静,背后却充满张力。今年7月,他刚被提名为空军副参谋长,但9月初这一提名突然被撤回。这意味着他的晋升之路被截断,仕途已然见顶。作为对华鹰派,比西尔曾多次扬言中国核武库“扩张过快”,主张调整对华核威慑态势。但他主导的新一代洲际导弹“哨兵”项目因资金超标被叫停,这削弱了其在美军战略竞争中的影响力。他的离职发生在特朗普政府将国防战略重心转向本土和西半球防御的背景下,凸显了战略理念的深层分歧。
芬顿的履历并不普通,离职同样耐人寻味。1987年入伍,三十多年身影几乎遍布美军关键岗位——国防部长助理,印太副司令,最后握住特战指挥棒。美国特种部队依靠这样的人来维系。训练、渗透、反恐、暗杀、营救,哪一样不是刀尖舞蹈?但如今,舞者退场,刀锋依旧。他在10月2日的声明中表达对部队的感谢,强调“人力比硬件更重要”。
早在2025年4月,芬顿就在国会听证会上描绘过美军面临的严峻前景:未来战争中美军高技术武器储备将在72小时内耗尽,半导体供应链易遭破坏。他主张美军必须改革以适应现代战争,这与赫格塞思推动的“精干、凶恶”军队理念表面相似,但实施路径可能存在分歧。特种作战司令部需要高度专业性和连续性,而政治化的整顿运动恰恰可能破坏这种稳定性。
这场高层震荡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初,特朗普已撤换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及五名高级军事领导人。过去半年内,共有7名重量级将领和情报高层被更换,其中6人为少将以上军衔。赫格塞思更指示裁减20%的四星上将和10%的将级军官。这些举措被批评者视为“解雇所有与政府和总统意见相左的将官”的政治清洗。空军成为重灾区,已有4名上将离任,包括确定11月离职的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
两位上将的辞职揭示了美军结构性矛盾。职业军人出身的将领对特朗普“调动美军进入美国城市执法”的计划心存疑虑。应对中国的战略优先级的调整,且随着美军技术优势的逐步丧失,也加深了美军内部的焦虑。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公开承认,在无人作战、量子计算等领域,美军已失去对中国军队的优势,但多次强调美军所谓“钢铁般的意志”。
当赫格塞思发表训话时,在场将领用沉默回应特朗普要求的掌声。这种沉默被视为职业军人对政治压力的无言抵抗。比西尔和芬顿选择“体面退场”,而非公开对抗,但他们的离去本身已传递出信号。《纽约时报》分析指出,赫格塞思的讲话并非单纯整肃军纪,而是“政治化的权威展示”。通过羞辱将领外貌和作风,他传递的信息是:军方高层必须接受新团队的价值观和秩序。当专业能力让位于政治忠诚,这支军队正走在陌生道路上。
五角大楼的走廊里,赫格塞思“不认同就辞职”的警告仍在回荡。真正的问题在于股融通,当掌握核按钮的职位被政治忠诚者占据,美军战备能力与战略稳定性将面临何种挑战?这场辞职潮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下一个比西尔或许已在准备告别演说。当忠诚成为唯一准入标准,专业就成了多余负担。真正的危险不是几位上将辞职,而是未来无人再敢坚持专业判断。军队若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强大的武力也不过是权力的回音壁。文官治军的底线不是谁指挥枪,而是枪为何而响。比西尔、芬顿两位四星上将的离开,不是个人命运,而是整个系统的裂缝。棋局依旧,棋手却不耐烦。下一颗掉下来的棋子,会不会更沉?
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